網頁

2015年5月27日

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

這兩個月,每天六次每次二十分鐘的乳牛生活,最大得著是看了一本又一本的書。

推薦近日好喜歡的這本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。

(網上照片)

作者吳曉樂是台灣高材生,考進著名的台大法律系。畢業後,卻當上家教 (香港的「上門補習老師」),八年來走進一個又一個家庭,見証著孩子們的故事。

如果硬要定位成「教養、育兒」書籍,這本就是暗黑版本。書中沒有一篇是普羅大眾平常樂見的「教你如何打造哈佛女孩」、「讓十三億人震驚的孩子教養法」。每個家庭也充斥著這幾年大家討論到爛的「怪獸家長」,迫令孩子和讀書考試戰鬥。

批判怪獸家長的文章,網上已有夠多,這本書,並非抨擊家長如何不體恤孩子又或是拿走童年。心思細膩溫柔的作者,在寫出孩子無奈的同時,也打開家長背後一個又一個的故事。

如她所說:「有沒有可能是,我們的社會把「親」與「子」綁得太緊了? 在怪獸家長的背後,不過是站著一個膽怯的、害怕犯錯的人啊」。

想起前幾天,在同月媽媽討論小組,媽媽們慨嘆只要嬰兒生病,四大長老或是不相干的路人甲乙也認為是媽媽照顧不好。托賴還未遇上這情況,但突然想到,是啊,我們都慣性把孩子的行為、身體、問題、優點、缺點,100%通通綁在家長身上。不能否定家庭教育對孩子個性塑造的重要性,但大概我們都忘了,每個孩子也有自己的天性,未必是家長做多做少形成的。但在這種「孩子=家長」的無形壓力下,大家也「過於積極地打造」完美孩子吧.........

+ + +

說到「家教」,十來歲已兼職教琴,最高峰時期曾有三十多個學生,也算是曾踏進教育界吧。讀著這書,想起從前的一個小男孩......

小恆是個小學二年班的男孩,生在小康之家,爸爸是公務員,媽媽是家庭主婦,就讀九龍塘某傳統名校。小恆媽媽得悉幼稚園同學小美在鋼琴考試中拿取過兩次優異成績後,立即聯絡小美媽媽介紹神級老師。嗯,就是本人。不好意思,繞圈讚自己。其實小美本來就彈得好。

見錢開眼的老師,當年二十歲,是位大學生,要交學費又要生活,開了個貴貴學費立即收生。

小恆就像那家傳統男校的典型學生:聰明自信、學習能力高、自我要求也高。每次上課,小恆都一副快累死但努力硬撐的狀態。學琴的時間,是傍晚六時。從早上八時半上課到三時多,回家後做功課、溫習、學琴、吃晚飯。晚飯後,又是功課、溫習到十一時多,然後睡覺。

不用學琴的日子,多一小時休息嗎? 不,因為,要練琴。星期六日可休息嗎? 不。除了鋼琴,小恆還要學游泳、公文數、珠心算、普通話、英語會話、日文、法文、溜冰、小提琴、魔術、棒球.....還有一些我忘了,記憶中合共十四五款。

某幾次上課途中,他說想閉目養神兩分鐘。我說十分鐘也可以啊,老師遲十分鐘離開就好。他搖頭說「不用啊,十分鐘休息太久了」.......

小恆媽媽是那種看起來嚴厲又恐怖的虎媽? 不。個子小小的她,嬌滴滴,對小恆極度溫柔;對我,既客氣又尊重。小恆爸,也是關心子女型的family man,小恆嬰兒時期換片洗澡哄睡幾乎全是爸爸負責。

某天和小恆媽媽閒聊,我鼓起勇氣說為小恆感到疲倦,一星期學十四五項「興趣班」還有大量功課著實太累,也輕輕暗示小恆媽看起來不像怪獸家長啊,怎麼要這樣......

小恆媽微嘆氣,說那是因為她「錯」了一次,不想第二個兒子也像大兒子一樣。

嗯,小恆有個哥哥,大他十六年,比我還要大幾歲。小恆媽媽在少女時期未婚懷孕,十來歲生下哥哥。兩人為口奔馳,照顧哥哥的責任,落在公公婆婆身上。老人家很寵孫子,小恆哥哥沒學壞,但學業成績一塌糊塗,中五畢業已出來工作。後來小恆爸考上公務員,經濟環境開始改善,小恆媽辭去工作當家庭主婦,再又懷上小恆。

哥哥在街上當推銷員。廿歲時,當美容師的女友懷孕,兩口子問男家借錢結婚租屋,每月仍在還家人的債。當推銷員收入浮動,女家那邊,據說一直看不起他。

小恆媽媽說,她常常想,哥哥不比弟弟差,但當年只得十來歲,不懂教,也沒時間教。哥哥童年過得非常快樂,每天回家看卡通睡午覺,在餐廳工作的媽媽放工回家陪玩一陣就睡覺,功課寫與不寫、唸什麼學校,家裡沒人介意。直至出來社會工作,遇上現實問題、工種選擇不多、連結婚也沒能力要依靠家人,小恆媽媽開始想,是不是自己把孩子搞成這田地? 所以,第二個孩子,她拚了命地做一個「負責任」的媽媽。

我聽後直說,但哥哥現在也不見得不快樂吧? (他們一家感情很好,小恆非常喜歡哥哥) 而且,弟弟也不是用來彌補哥哥的教育缺憾啊。

小恆媽媽輕輕答:「老師啊,你和哥哥年紀差不多,有時看著你,我會想,當年如懂得像你媽媽一樣,每月節省數百塊給哥哥學鋼琴,書唸得不好,也能像你一樣,優優雅雅的坐在別人家裡舒服當個鋼琴老師維生吧。做爸媽的,誰希望看著孩子站在街上日曬雨淋當推銷員呢.......」

要反駁的地方,還有很多。但那一刻,我只是嗯了一聲......

+ + +

書名「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」,來自季伯倫的《先知》(The Prophet):

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,他是生命自己的孩子,他們透過你來到這個世界,他們卻不屬於你;你可以給他們你的愛,卻不能給他們你的思想,因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思想;你可以提供他們身體的住處,卻不能替他們的靈魂找房子,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,那是你即使在夢中也無法到達的地方.....」

那天餵奶,忍不住唸起白居易的《燕詩》( ....仍記得中學背誦的課文....)。感慨著「黃口無飽期」,再感慨「母瘦雛漸肥」根本沒發生在本人身上,我還是好胖。唸到最後的「一旦羽翼成,引上庭樹枝,舉翅不回顧,隨風四散飛」,想起「親」字,由「立、木、見」組成。意思就是,站在樹木上遠望著自己的孩子......

+ + +

說了一大篇,好像沒什麼主旨。其實主旨是,這書現在轉售(笑),$25 (已售完)

有興趣請在facebook私信我吧。

P.S. 讓人震驚的是,作者是1989年出世的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2 則留言: